欢迎您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网站!
后勤保障中心
Logistical Support Center
首页 > 新闻快报 > 正文
网上调查

新闻快报
后勤保障中心-电气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共建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市教委非竞争性社会科学课题开题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2

4月17日,后勤保障中心—电气工程学院绿色校园产学研合作共建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市教委非竞争性社会科学课题开题会议在总务楼214会议室隆重召开。市教委后勤保卫处处长贺小虎、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部长刘萍、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监事李正平,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主任蒋立峰、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劲湘、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以及共建双方代表等参加。会议由后勤保障中心副主任齐井刚主持。



顺利通过开题评审: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课题负责人蒋立峰进行开题汇报。他从国家"双碳"战略切入,系统分析了高校双碳建设现状、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在研究进展方面,课题组已初步建立校园能耗和碳排放模型架构,拟通过降碳模拟仿真推演降碳路径,并融合上海高校能源大数据分析,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转型方案。蒋立峰表示,课题的预期成果是打造一个数据模型、一份决策建议和一套激励机制,为推动校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由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何光宇领衔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评审。电气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贺兴建议进一步引入高校社会行为分析,打造适用于上海高校的应用场景,推动研究成果落地。李正平表示,模型需考虑不同高校实现碳达峰的差异,注重模型建立、数据输出以及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匹配研究。高延坤建议发挥交大学科优势,把课题研究做深做细的同时重点开展体制机制研究,为市教委提供决策支持。刘萍提出在模型中融入师生低碳意识和行为调查以丰富研究内容,提升模型的实用性,其他专家组成员也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经过深入研讨和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课题通过开题论证。


贺小虎表示,该课题研究对市教委破解绿色低碳转型难题具有开创性价值,希望课题组打造一面“镜子”,将理论模型转化为管理工具、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形成可推广的实用成果,为全国高校低碳转型提供示范引领。


合作共建总结再出发:成果丰硕、砥砺前行,持续推进、创新发展


后勤保障中心能源保障部副主管沈海军代表合作共建工作组系统回顾了七年合作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2024年共同完成自趋优节能平台二期建设、申报市教委课题申报研究、解决校内能源使用难题、开展"电工学堂"劳动教育、成功申报科普教育基地、举办技术比武等十个方面,推进智慧能源校园建设成效卓著。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许少伦详细汇报了2025年合作共建计划。双方将围绕校园楼宇低碳建设、联合申报市教委补贴及课题、持续开展"电工学堂"劳动教育、落实校内能源课题、实施能源实践与培训、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投入等七个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

共建团队教师代表刘学智分享了综合能源系统研究工作的成果,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校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李劲湘高度评价双方合作共建取得的成果,七载深耕铸就了产教融合的交大样本。他希望双方继续在校园低碳转型、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上加深合作,共同开创合作共建新篇章。


蒋立峰表示,合作共建要传承守正创新,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同时,双方要加大队伍培养,打造"后勤+电气"特色人才梯队,在校园能源管理、劳动教育、科普教育、职称评审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后勤保障中心与电气工程学院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共同携手发挥多学科优势,深化校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推动校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教育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交大智慧。

作者:沈海军

顶部 微信二维码 底部